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 健康速递 > > 正文

焦点!老戏骨魏宗万:为戏甘愿蛰伏数十年,只为那一刻的一鸣惊人

日期:2023-03-25 00:00:29 来源:7号探秘人
分享到:

文|桌边故事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编辑|7号探秘人

当人们谈起中国电影电视剧圈的老戏骨时,魏宗万这个名字必定会被提起。

他是中国演艺圈的资深演员之一,也是一位默默耕耘了多年、为了演戏甘愿蛰伏的艺术家。

魏宗万经历了演艺事业的起起伏伏,历经多少风雨,始终对演艺事业保持着一份执着和热爱。

《三毛从军记》里的老兵,《三国演义》里的司马懿,这些角色恐怕一提到名字观众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魏宗万的形象。

没办法,一个为了演戏能够默默无闻二十年的人,其中的辛苦只有他一人知道。

1.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

如果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领域充满兴趣,他就会不断地探索、学习、实践,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。

相比于被动地接受教育和培训,有兴趣的人才会更加主动地寻求新的知识和经验,不断探索和创新。

魏宗万同样如此。

似乎每一个演技出神入化的人都一样,小时候的魏宗万就对表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1938年的上海,中国正深陷着残酷的战争中,无数无辜百姓被卷入战火之中。

在这一年,魏宗万降生了。

那个时代,沧桑巨变,社会动荡不安,整个国家陷入了极度的困苦和痛苦之中。

然而,魏宗万的童年似乎还没有被这种苦难所触及。他所处的环境虽然并不安逸,但相对于其他人来说,还算得上幸运。

那一年,被搬上大荧幕的“四行仓库保卫战”刚刚过去一年。

而这位幸运儿,没有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的残酷,也没有体验过战争带来的无尽痛苦。

他的家庭虽然不算富裕,但也能够给予他一些温馨和关爱。

小时候的魏宗万就是一个喜爱文艺的孩子。

他常常跟随父母一起前往戏院看戏,京剧、越剧、黄梅戏,评剧、豫剧和昆曲等各种戏曲表演,这在那个时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——上海,是一种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。

而魏宗万对京剧情有独钟。

当他透过那几米见方的舞台,看到演员们所表现的情感、角色和技艺时,他和这种艺术形式结下了一种深深的缘分。

观看京剧演出成为了魏宗万的一大乐趣,他能够将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人物形象深刻地模仿出来。即便年仅九岁,他也能够独立完成一部大戏的表演。

那时的他,已经显露出惊人的表演天赋了。

2.

然而,魏宗万的父母对于他从事演艺行业的计划并不支持。

在那个年代,他们将演戏视为一种卑贱的职业,这种观念在他们的家庭中被视为蒙羞之事。

因此,他们坚决反对魏宗万学习京剧,希望他能够选择一个更为光荣的职业道路。

尽管如此,魏宗万对于自己的梦想始终充满着坚定的信念。

他深知自己所追求的并非一份简单的职业,而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艺术的创造。

因此,尽管面临着家庭的反对和压力,他依然坚持学习和练习京剧,不断提升自己的演艺水平。

有天赋的人,往往也是努力的。

在不被允许学习京剧的情况下,魏宗万不甘心就此屈服,而是暗地里偷偷摸摸地学习。

每当没有人在家时,他会悄悄地溜出去,前往戏院观看演员们的表演。

尽管缺乏物质支持,他依然孜孜不倦地研究着京剧的各个方面,一遍又一遍地比划动作学习着,唱、念、做、打,每一个要点都牢记在心中。

尽管好几次家长在中途发现了他的这个秘密,甚至还因此遭到了惩罚,但是魏宗万仍然无法抑制自己对京剧的热爱和渴望。

他的内心深处燃烧着一股不可抑制的热情,驱使着他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。

3.

长大后,魏宗万面对着两个选择,一是深造读书,另一个是进厂打工。

他毅然决定选择后者。

1955年,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,百废待兴的时代。

那时的“一五计划”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,国家为了快速发展经济而大力发展工业。

怀着崇高的家国情怀,魏宗万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汽轮机工厂,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汽轮机工人。

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,时代的变迁从未停歇。在短短几年间,京剧这一中华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形式,竟悄然间失去了昔日的辉煌。

新的文化艺术形式——话剧,开始在国内兴起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。

凭着多年的京剧表演经验,魏宗万不仅没有放弃这门艺术,反而在工厂里加入了话剧团。

他运用自己所学,借鉴各种艺术形式的精华,将京剧的魅力和独特风格融入到话剧表演之中。

有一天,魏宗万突然萌发了一个想法,他想要考上大学,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——表演。

然而,在那个年代,要想考上大学可谓是困难重重,考试的难度之高让许多人望而却步。

但是,魏宗万并没有因此而气馁,相反,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,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,实现自己的梦想。

他付出了三年的努力和汗水,日复一日地坚持着自己的学习和练习,不断地突破自己的极限。

他从早到晚地投入到学习中,不惧困难和挫折,始终保持着对表演事业的热爱和追求。

终于,在一次次坚持不懈地努力之后,魏宗万终于获得了他一直期待的好消息——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。这个消息对于他来说,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胜利,也是他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成果。

他在学院里接受了专业的表演训练,不断磨砺自己的演技和表演技巧。他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,在这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,不断地成长和进步。

毕业以后的魏宗万,怀揣着梦想走出了校园,本以为能大展宏图,没想到等待他的却是长达二十多年的沉寂。

4.

毕业后的魏宗万因为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,被分配到了艺术剧院。

在古老的京剧传统中,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时必须化浓重的妆容,甚至有时候会把整个脸部都覆盖上白色粉底。

这是为了让观众更加专注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舞台形象,而不被演员的个人外貌所干扰。
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观众们开始对演员的相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他们更愿意看到好看的演员出现在舞台上。

在这种趋势下,魏宗万虽然长得并不难看,但在艺术剧院这种演员辈出的地方却显得相对平凡。

更何况那时的他就已经是一个“任性”的人了。

很多人为了获得一次演出机会,都不惜一切代价,争先恐后地竞争。他们或者阿谀奉承来获取机会,或者送礼来笼络关系。

但是,与这些人不同的是,魏宗万并不注重这些表面功夫,他只追求好的角色和好的表演。

即使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配角,只要他认为有价值,他都会尽心尽力地演绎。如果没有令他满意的剧本,他宁愿选择默默等待,而不是随便参加演出。

这种执着和专注的态度让他的表演越来越精湛。

不过,在现实生活面前,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高风亮节的。

5.

许多人在演艺的道路上,随着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加,逐渐失去了对自己梦想的追逐。

但魏宗万没有。

他始终坚持着对演戏的热爱,面对生活的艰辛和穷苦,从未动摇过自己对演艺事业的信仰。

即使每天只能租房子住,即使生活平淡中透露着穷苦,他依旧保持淡然的心态,没有被物质生活的琐事所束缚。

他始终相信,只有对演戏有真正的热爱,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最真实的表演。

虽然生活并不容易,但是魏宗万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。他明白,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坚定的信念和不断地努力。

所幸,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。

1987年,魏宗万出演了一部备受瞩目的话剧作品《想入非非》。

这部话剧别具一格,整个剧目只有他一人在舞台上表演,持续的时间长达两个小时,令人惊叹不已。

魏宗万以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深刻地理解,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。

无论是在表演技巧还是艺术感悟上他都令人惊叹。

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感情,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艺术的狂热追求。

他的表演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,忘却了一切现实的烦恼和压力,完全沉浸在他的演绎中。

这场演出大获成功。

所有人都记住了魏宗万的名字,所有人都明白了什么才叫做“演戏”。

而此时,距离他大学毕业,已经过去了整整24年。

6.

从那以后,魏宗万得到了众多导演的认可,而他也没有让人失望。

阴险狡诈的高俅,鹰视狼顾的司马懿,这些经典角色时至今日都是影视剧中讨论的对象。

就连他参演的《投名状》,陈可辛看到他的表演后都不惜多次修改剧本,只为增加他的戏份。

现在的魏宗万,依旧和以前一样,仍然保持着过去的生活方式,每个月租着房子。

不是因为没钱,而是他对演出事业一如既往地“任性”。

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:“每个月拿着四千元的补贴,足够!”

或许,这种生活态度就是老一辈艺术家的超然和豁达吧。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北方健康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0   联系邮箱: 55 16 53 8@qq.com